1.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,其特征在于,该修复材料包括第一修复包材(10)和第二修复包材(20),所述第一修复包材(10)和第二修复包材(20)等比例混合;
所述第一修复包材(10)包括球形结构的纤维网状层(101),所述纤维网状包层(101)内设有沸石粉和过氧化钙相互混合的吸附块(102),所述网状包层(101)的网线上包裹有降解层(103),所述降解层(103)的外侧粘连有高效聚合氯化铝层(104);
所述第二修复包材(20)包括沉水植物种子(201)、所述沉水植物种子(201)的外侧依次包裹有泥土层(202)、天然矿物质复合材料(203)、土料混合层(204)。
2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,其特征在于,所述吸附块(103)内的沸石粉和过氧化钙的混合质量比为1:2~3。
3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,其特征在于,所述土料混合层(204)为改性硅藻土和改性凹凸棒土按质量比为1:2~3的混合层。
4.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,用于投放上述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,其特征在于,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:S1、向黑臭水体内投加活化后的反硝化菌、光合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;
S2、对黑臭水体内投放微生物活化成分并进行曝气2-3小时;
S3、完成步骤S2后,静置1-2小时后,向黑臭水体内加入等比例混合的第一修复包材(10)和第二修复包材(20),边投入边对水体搅拌。
5.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,其特征在于,在步骤S1中,所述反硝化菌剂投加量为5g/m3-10g/m3,有效活菌数≥1.0×108个/g,光合细菌投加量为
1mL/m3-10mL/m3,有效活菌数≥3.4×109个/mL,枯草芽孢杆菌投加量为1mL/m3-10mL/m3,有效活菌数≥3.4×109个/mL。
6.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,其特征在于,在步骤S2中的微生物活化成分为糖类、天然矿物质、维生素、氨基酸的混合物,投加量为500-800mL/m3。
7.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,其特征在于,在步骤S3中,所述第一修复包材(10)和第二修复包材(20)的混合物料投放量为150g/m3-500g/m3。
8.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,用于投放上述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,其特征在于,该装置包括长条形的储料箱(1),所述储料箱(1)一侧的两端固定设有用于固定在船体上的固定支架(12),所述储料箱(1)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下料口(11),所述下料口(11)上固定设有下料盒(2),所述下料盒(2)内设有下料滚轮(21),所述下料盒(2)的底部固定设有出料管(23);
两个所述下料盒(2)之间固定设有连接座(3),所述连接座(3)上以转动的方式竖直连接有搅拌轴(6),所述搅拌轴(6)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螺旋结构的搅拌叶片(63);
所述储料箱(1)的下方沿其长度方向贯穿所述下料盒(2)和连接座(3)设有连杆(5),所述储料箱(1)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于带动连杆(5)转动的驱动电机(4),所述连杆(5)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(4)的输出端上;
所述下料滚轮(21)固定在所述连杆(5)上,所述下料滚轮(21)的周向上阵列设有多个存料槽(22);
所述搅拌轴(6)的一端通过第一轴座(61)和第二轴座(62)固定在连接座(3)上,所述搅拌轴(6)与连杆(5)之间设有传动机构。
9.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及其装置,其特征在于,所述下料滚轮(21)的外径与下料盒(2)内径相同。
10.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黑臭水底泥体原位修复装置,其特征在于,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外螺纹套(31)和齿轮(32),所述外螺纹套(31)固定设置在连杆(5)上,所述齿轮(32)固定设置在搅拌轴(6)上,所述齿轮(32)与外螺纹套(31)相啮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