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利索能及~ 联系电话:18621327849
利索能及
我要发布
收藏
专利号: 2017100945014
申请人: 江苏大学
专利类型:发明专利
专利状态:已下证
专利领域: 计算;推算;计数
更新日期:2024-10-29
缴费截止日期: 暂无
联系人

摘要:

权利要求书:

1.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轴流泵叶轮水力优化设计方法,其特征在于,建立以设计工况下轴流泵叶轮水力效率最大,同时抗汽蚀性能良好的目标函数,叶轮中的主要设计参数叶轮轮毂比 轮缘侧的叶珊稠密度 冲角系数kβ,,翼型厚度比kδ为设计变量,对叶轮的几何参数采用基于遗传算法进行优化,从而得到最优的设计参量,关于设计变量与总体目标函数适用于以下关系:G1(X)=ηwηf   (2)式中:

G(X)—总体目标函数;

Gi—分目标函数;

Gi1—Gi分目标函数作单目标优化的最大值(i=1,2);

G1—效率函数;

G2—汽蚀函数;

ζi—分目标函数的加权系数,取ζi=[0.5978 0.4022]T(i=1,2);

ηw—叶片水力效率;

ηf—流道摩擦损失效率;

υm—轴面速度,米/秒;

u—圆周速度,米/秒;

D0—叶轮外径,毫米;

g—重力加速度,米/平方秒;

λ—合力与升力的夹角,度;

Cy—叶珊翼型升力系数;

τ—摩擦损失阻力系数;

dh—叶轮轮毂直径,毫米;

β1—进口相对流动角,度;

β2—出口相对流动角,度;

t—栅距,毫米;

kβ—冲角系数;

NPSHr—泵的汽蚀余量,米;

Q—设计工况下流量,立方米/秒;

ξ—叶片进口绕流压降系数;

F—以圆柱面流面半径R建立的函数名。

2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轴流泵叶轮水力优化设计方法,其特征在于:以圆柱面流面半径R建立的函数F,叶片进口绕流压降系数ξ,与冲角系数kβ,翼型厚度比kδ之间适用于如下关系:并给出了无穷远来流的相对速度ω∞,出口轴面速度υm,出口圆周速度υu2,圆周速度u的设计公式:其中,

ξ=0.42tanβ1kδ+0.94tanβ1+0.08kδ-0.43   (13)其中,

式中:

F—以圆柱面流面半径R建立的函数名;

R—圆柱面流面半径,毫米;

υm—出口轴面速度,米/秒;

ω∞—无穷远来流的相对速度,米/秒;

u—圆周速度,米/秒;

β1—进口相对流动角,度;

β2—出口相对流动角,度;

kβ—冲角系数;

kδ—翼型厚度比;

δ0—叶片进口厚度,毫米;

δmax—叶片最大厚度,毫米;

△α—进口冲角;

λ—合力与升力的夹角,度;

ξ—叶片进口绕流压降系数;

υu2—出口绝对速度圆周分量,米/秒;

n—设计工况的转速,转/分;

H—设计工况扬程,米;

D0—叶轮外径,毫米;

K—出口流动为自由旋涡的常量系数。

3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轴流泵叶轮水力优化设计方法,其特征在于,总体优化目标函数为maxG(X),其中设计变量各变量约束为:

-7 2 -4 -7 2 -3

3.42×10 ns-9.5×10 ns+1.12≤x2≤5.95×10 ns+1.6510 ns+1.27   (16)

0.22ns0.19+0.96≤x4≤0.7ns0.19+3.02    (18)式中:

ns—比转速;

—叶轮轮毂比;

—轮缘侧的叶珊稠密度;

kβ—冲角系数;

kδ—翼型厚度比;

xi(i=1,2,3,4)—设计变量名称。

4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轴流泵叶轮水力优化设计方法,其特征在于,该遗传算法设置参数及遗传算法遵循的优化步骤:pop_size=8

max_gen=500pm=0.01

pc=0.25

式中:

pop_size—种群大小;

max_gen—最大迭代次数;

pm—变异率;

pc—交叉率;

步骤一:采用二进制编码确定基因表达vk=[x1,x2,x3,x4] (k=1,2,3,4,5,6,7,8)式中:

vk—第k个染色体,串长为49;

x1—第1个子串,串长为12;

x2—第2个子串,串长为13;

x3—第3个子串,串长为12;

x4—第4个子串,串长为12;

步骤二:由计算机随机选定初始种群并将染色体的基因型转换成表现型H1=[v1,v2,v3,v4,v5,v6,v7,v8]式中:

H1—第1次迭代的初始染色体群;

vi—第i个初始染色体(i=0,1,2,3,4,5,6,7,8);

步骤三:计算染色体适值exal(vk)=G(X)式中:

eval(vk)—染色体适值;

G(X)—对应染色体目标函数的函数值;

步骤四:运用转轮法选择优秀染色体,构造新种群,在[0,1]区间内产生一个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r,若r≤q1则选第一个染色体v1;否则,选择第k个染色体vk,使得qk-1<r≤qk成立,依次旋转8次H1′=[v1′,v2′,v3′,v4′,v5′,v6′,v7′,v8′]式中:

eval(vk)—染色体适值;

F—计算种群中所有染色体适值的和;

pk—选择概率;

qk—累积概率;

H1′—第1次迭代中选择的染色体群;

vi′—被选择的染色体(i=0,1,2,3,4,5,6,7,8);

步骤五:在[0,1]区间内产生8个分布随机数rk(k=1,2,...8),若r1≤pc则选第一个染色体v′1;否则,选择第k个染色体v′k,使得rk≤pc成立。随机产生一个整数pos作为断点,pos∈[1,49],将选出的染色体参加交叉步骤六:在[0,1]区间中产生4个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序列rk(k=1,…,392),将rk对应的基因变异,然后转换成相应的十进制和适值,构造出第一次迭代的最终优化的染色体式中:H1″—第1次迭代最终优化的染色体群;

vi″—最终优化的染色体(i=0,1,2,3,4,5,6,7,8);

步骤七:重复前六个步骤,实验运行在500代后结束,最终得到最佳的染色体X*=[x1*,x2*,x3*,x4*]TmaxG(X)=G(X*)式中:

xi*—最终得到的优化设计变量(i=1,2,3,4);

G(X)—总体目标函数;

G(X*)—总目标函数最终优化函数值。